您好,欢迎您访问连云港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连云港侨商会
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走进港城 >> 家乡消息

美好的回忆

信息来源:连云港侨联 发布日期:2015-05-08 17:06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美好的回忆

刘永寿

(2014年7月22日)

    1984年国务院决定全国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包括江苏省连云港市。这是天赐良机,为连云港市发展带来机遇。连云港市政府认真研究,比较了几个方案后,报省政府转呈国务院批准,开发区定址云台区中云乡黄九埝,并明确首期开发3平方千米。

   1984年12月中旬国家计委在广州、深圳召开全国基建工作会议。时任计委主任王德瑛亲临主持,参加会议人员除国家有关部委外,各省市建委主任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主任。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大会。通过听报告、学习文件及讨论、交流、参观,了解全国基建形势及政策。当时广州白天鹅宾馆等大酒店已建成并开放式营业,深圳特区建设更展现了改革开放的魅力及美好前景。国贸大厦由中建三局承建,以三天完成一层的速度创造了“深圳速度”。当时刚封顶,站在屋顶,香港九龙尽收眼底。除了参观一些建筑,还特意组织大家到沙头角参观中英一条街,这是香港回归前去深圳的人总要光顾之地。因为那里充满神秘感。一是这条街虽然不宽,但其中心线即为边界线,一侧是中国领土,而另一侧则是英属。两边店面清晰可见,一目了然,各具吸引力。二是国介当然不能随意跨越,且有警察巡视。于是凡去中英街前进入沙头角就要经严格审查,并告知不得越境。但多数游者还是冒着风险,担心又大胆地跨过界线到街对面商店里,购买些稀罕而又价廉的货物带回来送人。只有少数人不敢越雷池一步,隔街相望。等离开那里回来后,后悔晚矣!

   广州深圳之行,收获颇丰!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开放意识。尤其对深圳观念:时间就是金钱!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解放思想……。这是我任领导职务后受到的第一堂教育课,永生难忘。

吃住苦战开发区

   对连云港开发区我怀有特殊感情!因为她是我初吻的一片处女地。我亲自主持审批那片土地初建时的市政设计施工图,组织首批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记得1985年5月一纸任命书,我到开发区管委会报到。可能因为我时任市建委副主任,分管全市基本建设、抗震、人防及各项重点工程(港口、东陇海铁路改造、连云港碱厂、新海电厂五期扩建等)。兼任管委会副主任便于协调各方面工作。当时管委会主任是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徐沙兼任,副主任沈国斌;办公室主任朱振发、副主任王乐俭,秘书蔡铭熙及几位工作人员和三位驾驶员。办公室设在当时新浦火车站对面的市政府第二招待所后楼。我到任后不久沈国斌到省委党校学习,回连后调碱厂任书记。因此,开发区有关项目等工作由朱振发协助徐沙,基建等日常工作由我负责。为加快开发区建设,6月25日,管委会搬进黄九埝工地办公。当时,华盖山以北、蝙蝠山以东一片芦苇茅草,荒无人烟,只得搭建几间临时办公用房。此时,开发区主要是基础建设工程,规划、征地、设计审批、土方回填,七通一平等。要求高质量、抢时间,加快进程,于是日以继夜,通霄达旦都是常事。为顺利完成任务,由市政公用局调来两位得力助手:李敬尧、李铁军。是这两位干将鼎力支持,才使工作进展顺利。开发区各项目由连云港市建设开发公司代理总承包,总经理王继富,副经理乔乃国,总工赵飞、戴孝毛及一批实力雄厚的技术管理人才。时间紧、任务重、不计白天黑夜,以工地为家,苦战工地。

   工程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土地、水利、交通、供电、供水、供气及通讯等。每当遇到问题请有关部门领导到场协商,他们都以大局为重,支持开发区建设,问题迅速得以解决。回忆往事,我工作大胆、果断,该拍板时就拍板。各位领导给予大力支持、配合,致使开发区建设从未受外部影响,进展顺利。我真心感谢他们,向他们敬礼!

   场地土方回填首先要找到土源。为此跑遍了黄九埝周边的山坡,远至大岛山,终于得以解决。这项工程由云台区负责,副区长杨同本坐镇指挥,调集了300余辆拖拉机,有序地往返于工地,整个工地现场沸腾了,人声嚷嚷、马达轰鸣,尘土飞扬,热火朝天,振奋人心,日夜奋战,扬地基本平整,具备了开工条件。

   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接着开始了基础设施工程。负责施工的是国家建设部市政总公司。具体施工由王牌队伍北京市第一市政公司和第二市政公司分片包干,开发区起步范围1.3平方千米内的工程。他们不愧为首都精英,北京市的几座大型立交桥都是他们所建,他们管理严谨、质量第一,按计划工期为开发区建成了首期优质工程,为以后建设树立了样板。真要感谢他们为连云港做出的贡献!

   保证用电。当时开发区周边没有变电站,为保证开发区生活、施工临时用电,迫在眉睫。那时要在开发区架设一台满足开发区遍地开花施工用电的变压器可不像如今这么简单。供电局的职工一早由新浦运到现场,争分夺秒、紧张有序、连续战斗,甚至连口水都没喝,终于在夜幕降临之时送来光明,保证了工程不受影响,这是一帮钢铁男儿的功劳!

   保证用地。开发区虽是重点工程,但还要按基建程序办事。我当时提出开发区建设工程在基建程序和工程质量上要成为全市楷模。施工队伍急于进场,土地批文未办。开会研究时,我说一周内办完。曾在规划处工作过的戴孝毛说,10天也不可能办完。我说那我争取3天。戴大笑说:不要吹牛皮,3天办完,我花300元请客!好!一言为定!第二天我一早到了规划局,一上班就走进局长办公室,请他特事特办。我坐等他们安排人员查找资料、绘图、拟文、签发文件,直到打印材料,当天带着批文回到开发区。戴认输兑现。我对大家说:我请客,在戴孝毛家办!后来我们七、八个人在戴孝毛家,由其夫人主勺,高兴聚餐。从此留下一句笑话:刘永寿请客,在戴孝毛家办!

   通讯难。在的年轻人怎么也难以想像当年通讯落后的状况。那时座机只有四位数,通讯电线由小木杆架设,信号极为不佳。开发区的一些项目要与境外或香港联系,一个长途半天也难以接通,无奈只得等到深更半夜才得以通话,哪像现在无论何时何地,一个小小手机就能与全球各地通讯,乃至视频交流。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苦中有乐。那时每天吃住工地,忙碌劳累,但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手脚碰破了擦点酊酒,伤风感冒、头痛脑热吃两片药,实在太困了,打个盹!哪来那么大劲头啊!而乐事常有发生。一天我们几位领导在工地巡察,路过一道小沟,有个小坝可过,我却逞勇,凭借自己有体育运动的底子,心想一跃可过,于是未加助跑,抬腿起脚,结果一下掉进水里,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还有一次吃完午饭,路过建开公司工地临时板房,听到屋内有人喊:“1、2、3、4”的声音,推门一看,哦,是公司的杨工在教几个年轻人学跳交际舞,这种乐观精神真值得赞扬,我向他们竖起大拇指,希望他们劳逸结合,苦中寻乐!大家也高兴地鼓掌。

   某夜我与老戴值班,深夜工地因机械出故障,急需求助外援。戴与连云地区一些施工熟悉,于是我俩夜半敲门求助,该负责人与戴是老友,知戴爱饮几标,见后迎进门,把盏数杯,尔后痛痛快快地解决了问题。

   春节不休。1986年春节正值开发区立体彩色印刷厂开工建设。承建该工程的是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大年初一,工地红旗招展,天空晴朗,特意为人们营造了一个好环境。公司经理吉宝恒带领公司全体职工齐上阵,人人振奋,干劲冲天。管委会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精神饱满,到场助阵,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虽然连云港的春节气温还较低,有些寒冷,但整个工地热火朝天,人们豪情满怀,愉快地劳动,过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难忘的春节。

   三辆丰田豪华轿车首进开发区。当时国家进口汽车有各种限制性规定,但开发区则享有免征关税的权利,这是国家给予的特权,而且规定不得转让给政府或其他部门,只能留开发区使用。那时市里仅有这三辆高级轿车。而今各种高级轿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和农村田野。这不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吗?

缘  份

   讲缘份要说的很远。1957年元月,我和爱人张美麟由哈尔滨俄专毕业,分配到国家城市建设部,时任部长万里。当时城建部有援外任务,其中需三支队伍去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市,分别由哈尔滨市、内蒙建筑公司、北京市政公司组建。这三个单位在乌兰巴托的编号分别为567工地、568工地和569工地。由我国驻蒙古大使馆统管。我俩分在568工地任翻译。我的同班同学高正修分到569工地任翻译。两年完成任务后,我俩随内蒙古呼和浩特。高正修后回北京市政一公司。怎么想到近30年后,曾经在乌兰巴托共同战斗过的北京市政一公司的一些老朋友能在连云港开发区相遇呢?这不是缘份吗!这年中秋佳节我特邀总经理王平环、一公司经理朱金昌等同志到我家便宴相聚,回忆叙述往事。这样的缘份怎能忘记!更有趣的是,高正修后来接任王平环总经理之职,多次为开发区工程来连云港。

   你一定会问,去蒙古为何配俄语翻译?简言之,蒙古纯属苏联殖民地。当时乌兰巴托市约10万人口,中苏蒙古占1/3。工业及生活用品多为苏联供应。大型企业主要领导是苏联,铁路系统,从局长到工作人员全都是苏联人。设计部门苏联专家主持,工程图纸及设计文件等均为俄文,涉交通用俄语。故援蒙单位均配俄语翻译。高正修在乌兰巴托时常来我工地玩。我工地在山坡上,距公路边车站有一段距离,有一次,我骑自行车送他下山,因无车坐架,就面朝我坐在车把上,下坡车速快,遇一小沟,未来得及刹车,由于车把过重,我俩由车上前翻倒地,自行车由于惯性从我俩身上翻过落在身前,我俩安然无恙。可能当时年轻,柔韧性尚好,连皮破之处都无,毫发无损,真是幸运!

   春节过后,1986年3月,开发区各项建设步入正常,此时调入两位副主任。正巧国家建设部在同济大学举办全国建设领导干部研究班,进行充电培训,我去同济大学学习了三个月,结业后回市建委工作,仍分管全市重点工程,其中包括开发区。

   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如今连云已在多方面进入国家关怀的层面,开发区必将越来越好,连云港人之梦,也必将在开发区实现!

   我爱开发区!

   (此文是刘永寿先生为市侨联召开“纪念连云港市列入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30周年”座谈会书面发言材料)